按照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有關要求,把加快發展太陽能利用作為推進能源生產消費革命、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促進電力體制改革、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方式,以擴大多元化市場、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創新體制機制為主線,積極推進太陽能利用。到“十三五”末,力爭太陽能發電規模較2015年翻兩番,成本下降30%。
1、總體目標
太陽能利用產業發屣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規?;l展促進成本持續降低,盡早實現太陽能發電用戶側平價上網;加快推進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建立太陽能產業技術創新知多元化應用體系,形成國際竟爭優勢;完善太陽能發電產業服務體系,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6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700億千瓦時;年度總投資額約2000億元,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約7%,在新增電力裝機結構中的比重約15%,在全國總發電量結構中的比重約2.5%,折合標煤量約5ooo萬噸,約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的1%,為15%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撐。
光伏:快速擴大光伏發電利用規模和水平。因地制宜地促進光伏多元化應用,全面推迸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大型光伏基地建設;積極打造光優發電綜合利用、電價改革等示范基地。提高制造產業技術水平和項目經濟性,促進全產業鏈市場發展,在新形勢下不斷創新完善光伏行業管理體系。
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億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顯著擴大,形成西北部大型集中式電站和中東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并舉的發展格局。到2020年底,在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光伏發電占比94%。
光熱:通過技術進步和示范推廣,促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成熟。加強太陽能熱發電規劃工作,推進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提高經濟性和管理水平;推動產業規?;l展。重點在西部具備太陽能資源、水資源、電網接入等條件的地區,建設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鏈,并形成較為成熟的行業管理體系。
太陽能熱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保有量達到8億平方米,年度總投資額約1000億元。到2020年底,在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中,熱發電占比6%。
2、分布式開發
到2020年,累計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7000萬千瓦:
重點在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岸和珠三角經濟區等省區新增建設單個規模不低于10萬千瓦的國家級分布式光伏示范園區50個;
鼓勵各省建設單個規模不低于5萬千瓦的省級分布式光伏示范園區200個;
在農村經濟較為發達的上海、浙江、江蘇和廣東等地區推廣建設光伏新村100個;
在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加快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力爭覆蓋特困戶家庭、扶貧規模達到500萬千瓦;
在中東部地區進一步探索推廣建筑光伏一體化、移動光伏供電系統等新型發電技術市場,累積規模達到200萬千瓦。
為支持太陽能利用,國家還積極加大財政支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光伏發電應用,鼓勵各地統等節能減排、扶貧、棚戶區改造籌資金,對示范項給子財政支持政策。推動銀行金融投融資服務平臺、探索售電收益權和項目資產質押的貸款機制、完善綠色信貸政策、國家光伏產業投資基金等,為光伏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優先保障可再生能上網,完善并網發電企業輔助服務考核機制和樸償機制。